近日,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应急局公布了一起大学实验室事故的调查报告,其背后暗藏的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2025年5月22日,太原某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铸造楼合金熔炼实验室内发生高温熔融镁合金液体喷溅,并产生轰燃,导致参与实验的教师黄某某与3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万元。
实验当日天气为中到大雨,而实验过程中实验室窗户处于开启状态,致使室内湿度较大,达到80%。潮湿空气被裹入实验模具后,在人工施压过程中,水分遇高温迅速气化膨胀。
AI生成,图文无关。
与此同时,模具底部的硫酸镁颗粒细小散热不充分,最终导致熔融镁合金溢出喷溅。更危险的是,喷溅出的高温金属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在高温环境下引发了轰燃,造成了安全事故。
学校实验室内化学试剂种类繁多
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一旦操作不当
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2025年5月30日,广东省某研究院7楼实验室发生爆燃。

2025年5月19日,广东省某实验学校,老师为了给部分初三学生补课,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结果因酒精起火,导致6名同学被烧伤。

学校实验室是重要的学习实践场所
但因存放大量易燃易爆物品
存在爆炸、火灾等高风险
如何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转?
需从管理、防火和用电安全自查自纠
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素材来源:“北京应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