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提示
近年来,高校学生尤其是本科生被电信诈骗的案件高发,为此我们总结了学生被电诈案件的发案类型和防范要点,提醒各位同学提高警惕,注意加强防范,避免上当受骗。
1、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诈骗
【诈骗手段】骗子冒充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人员,告知受害者存在犯罪行为,并通过伪造的“通缉令”等材料使受害人确认自己确实已被“通缉”,要求受害人配合“公检法”调查,将资金转入“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
【典型案例】某高校学生接到自称天津公安的电话,对方称其护照在哈尔滨有违法入境记录,后称将电话转至哈尔滨警方。自称哈尔滨警方要求该学生添加了对方QQ号,通过QQ给该同学发了一个链接,要求该同学在链接中输入了个人身份证、银行卡(账号、密码)信息,后要求该同学分享屏幕,对方操作将该同学中国银行卡内的钱分四次共计97200元人民币转到对方银行账户。
【防范要点】
“00”开通或者“+”开头的都是境外来电,接听需谨慎;
公检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不存在“安全账户”,清查、冻结个人账户需要依照法律程序进行;
坚决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密码等;
只要涉及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坚决不予理会。
2、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手段】骗子使用领导、老师、同学、朋友的照片作为头像,以其姓名为微信名,添加受害人微信,并设法拉近感情。之后以给领导送礼、接待亲戚、帮忙买东西付款等理由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汇款。
【典型案例】某高校学生接到电话,对方冒充该同学朋友,让该同学帮其在网上买东西,该同学按照对方提供的微信收款码先后分8次向“卖家”账户转了19940元,后发觉被骗。
【防范要点】
遇到熟人加微信,可使用“全民反诈”APP的“身份验真”功能,要求对方进行实名身份认证;
如已添加好友,可通过对方知晓的特定信息,从侧面核实对方身份;
如果对方要求转账、汇款等,务必通过电话、见面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不轻易进行转账汇款。
3、冒充网购客服诈骗
【诈骗手段】骗子以网购平台客服的名义联系受害人,称交易或系统出现问题,以退款、补偿、重新确认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操作银行卡、“借呗”“白条”等,最终骗受害人将钱款打入骗子提供的账号。
【典型案例】某高校学生接到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称该同学在淘宝购买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要为该同学办理退款,但需要该同学开通“借呗”。该同学开通后,对方要求该同学转给指定账户45000元,客服收到后将连退款一并退回给该同学账户。该同学转账后,客服称未收到款项,要求该同学重新操作,于是该同学又向指定账户转账45000元,后意识到被骗。
【防范要点】
平台客服不会涉及商家退赔的事情,更不会替商家向消费者赔款;
客服只会用一种方式与消费者交流,电话客服只会在电话里与消费者对话,线上客服只会在线上与消费者交流,二者不会跨越两种沟通方式;
退款、退货要通过官方平台和原购物渠道办理,不要使用对方发送的链接、二维码等;
要通过官方公开的方式向平台核实退赔事宜,通过原网购平台查看交易的处理情况以及是否收到理赔款。
4、兼职刷单诈骗
【诈骗手段】骗子通过微信、QQ、邮箱等发布兼职刷单信息,吸引有兼职挣钱想法的人员。为了取得受害人信任,骗子会在受害人刚开始刷单后将本金和佣金及时返还。建立信任后,受害人进行大额资金投入,此时骗子不再及时返还本金和佣金,并以需要凑单等借口诱导受害人追加资金投入,直到受害人意识到被骗。
【典型案例】某高校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发现可以通过点赞刷单挣钱的APP,于是通过对方提供的二维码下载了名为“爱点赞”的APP。为了做任务赚钱,该同学注册了账号,并充值1000元办理会员。后为赚更多的钱,该同学又另外注册三个账号,累计花费9000元充值购买会员做任务。后该同学发现APP不能提现到账,意识到被骗。
【防范要点】
刷单行为违法,目前该行为已被禁止。
树立正确价值观,通过付出实质劳动或投资挣钱,而不是通过刷单这种违法行为挣钱。
电信诈骗手段多种多样,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骗钱。为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失,请同学们下载安装使用“全民反诈”APP,并谨记不轻易相信陌生电话、陌生人,不轻易转账汇款,也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学校设有校园反诈中心(电话:62796110),如接到同学可能被电诈的预警会致电同学提示不要上当不要汇款。请同学们接到校园反诈中心的电话如实反映接听电诈电话情况,相信反诈中心工作人员,并停止转账汇款等操作。
如有疑问,请及时拨打以下电话报警咨询:
清华大学保卫处:62782001 62799119
中关村派出所:62554600 82588600